周平王东迁的原因是什么?是为了躲避秦人吗?

  趣历史小编整理了周平王东迁的由来给大家详细说明一下,快点来看看吧。

  赫赫宗周褒姒灭之

  《诗经*小雅》里有一首诗名为《正月》,是一首缅怀故国、忧国忧民的诗。其中公然就说,“赫赫宗周,褒姒灭之。”“宗周”是指西周的都城丰镐,这里用来指代西周王朝。“褒姒”是周幽王的宠妃。

  《史记*周本纪》算是对“褒姒”这个人物记载相对完整而资料相对丰富的史籍。“褒姒”是后宫童妾无夫而生所得的妖子,后来被丢弃了。这个被丢弃的妖子又流落到了褒国,就被称为“褒姒”。褒国人得罪了周幽王,就把褒姒献给幽王,希望能赎罪。

  这个时候周幽王有王后,是申侯之女,并且生的儿子已经立了太子。但是周幽王得到褒姒后非常喜爱她,就想废了申后和太子宜臼。想重新立褒姒为王后,立褒姒的儿子伯服为太子。为此,周幽王就得罪了申后的父亲、太子宜臼的姥爷申侯。而这个时候王朝本身也有危机。周幽王重用奸佞的虢石父为卿士,引起了国人的怨恨。

  西周王朝灭亡的引爆点就是褒姒不爱笑,周幽王为了让她笑,于是烽火戏诸侯,从此失信于诸侯。于是申侯联合缯国和犬戎攻打西周,几度被戏弄的诸侯没有人来勤王。周幽王被杀死在骊山下,西周灭亡了。

image.png

  西周确实有褒国,是姒姓的大禹之后。从“褒姒”这个称呼来看,是典型的周代贵族妇女称呼方式,母国是褒国,是姒姓的宗室女,甚至有可能是褒国国君的女儿。所谓弃儿妖子,应该只是传说。褒姒的儿子叫“伯服”,或者有史籍里也记载作“伯盘”,“伯”是长子、老大的意思。很有可能周幽王是在即位后不久得到了褒姒,生了一个儿子,所以想立她为王后。而申后虽然之前是王后,但生的儿子宜臼要比伯服年幼。

  于是诸侯乃即申侯而共立故幽王太子宜臼,是为平王,以奉周祀。

  二王并立

  申后的父亲“申侯”很值得注意。按《周本纪》的记载,申侯先是利用国人矛盾攻打周幽王,然后就立刻立了自己的外孙为新的周王。也就是说,按这个意思来看,灭周幽王的是申侯,立新王的也是申侯。虽然申侯的本意应该不是让西周灭亡,但有些未可预料的因素出现,就导致了西周就此灭亡。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中战国时楚人所著《系年》里讲:周幽王与褒姒的儿子、太子伯盘驱逐了同样是幽王儿子的先前的太子、申后的儿子宜臼。宜臼只得逃回姥姥家,也就是申国。周幽王出兵攻打申国,申侯不肯交出宜臼。还有的学者分析说,很可能这时候申侯已经扶立宜臼为王,所以周幽王和伯盘才会出兵伐申。申国联合了犬戎打得周王室大败,周幽王和伯盘都死了。

  接下来,就出现了两周一段“二王并立”的局面。一个王就是申侯立的这个宜臼,还有一个被称为“周携王”的就身份成谜。

image.png

  “周携王”,有的说是周幽王的弟弟王子余臣,有的则说其实就是周幽王立的太子伯服,伯服没有死,在幽王死后被朝臣拥立为王。是谁拥立了周携王呢?“清华简”说:“邦君诸正立余臣于虢”。幽王朝中执政的大臣,其中以虢公鼓为首,拥立了一位周王。“携”是个地名,在虢国境内,就是在这儿拥立了这位周王。

  当二王并立的局面持续了二十多年之后,是晋国的国君晋文侯出手了。周平王东迁得到了郑国、秦国的辅助。这时邦君诸侯始不朝于周,晋文侯迎平王而立于京师,“京师”指的是“宗周”,三年之后东徙于“成周”。之后又过了九年,晋文侯终于找机会杀了“周携王”,让周平王的地位稳固了。这就是《国语*郑语》里说的“晋文侯于是乎定天子”。

  宗周与成周

  周太王古公亶父时期迁至岐山周原,即现在的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扶风县一带。《诗经*大雅*绵》记载了古公亶父率领周族在周原营建城邑的情况。其中写到命司空、司徒掌管营建工程,“俾立室家”、“作庙翼翼”。证明这个新建的城邑有宫室、有宗庙,完全就是一副王都的气派。考古发现也证明在岐山周原遗址即岐山县凤雏村和扶风县召陈村有大型宫室遗址,气象很宏大,应当就是先周时的宫殿宗庙。这正是周族最早的京邑都城。

  文王作丰,即陕西西安西南;武王治镐,即陕西西安西南的沣水东岸。《诗经》里说文王““既伐于崇,作邑于丰。”可见“丰”是在征伐崇侯虎之后,在丰地建立的都邑。至于“镐”,在《诗经*大雅*文王有声》里说“镐京辟雍,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不思服。”当周以镐为京时已经达到了四方咸服的程度。

image.png

  总结以上看来,岐山都原的王都应当是周人的“京”,是周人的根据地,精神中心。丰镐是在东进过程中营建的指挥中心,也是王都。建立周之前,周人应当是两都制即岐山旧京和丰镐王都。

  武王建立了周之后要营建新邑,这一点宝鸡青铜器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何尊”的铭文可以证明。“宅兹中国”即在天下之中建都,让天下诸侯入贡时所走的道路均等。在洛阳盆地营建新都的另一个原因就是震慑东夷。东夷是殷商旧势力的根据地,所以要再向东推进。

  成王时期营建好了新邑,原来的丰镐就被称为“宗周”,新建的洛邑称为“成周”。也就是说,这个时期周王室真正的根据地还是在宗周,建立东都洛邑是为了控制东方。到西周晚期,其实周王也常到成周驻跸,成周也有物资存储,有武装力量比如成周八师。

  西周时期应当是有三个都城:岐山旧京、丰镐的宗周、洛邑的成周。每个都城的作用都不同,谁也不能取代谁。

  秦人西来

  周幽王即位后西周遭遇大地震,三川竭而岐山崩,周太史伯说这是“亡国之征也,周将亡矣。”《诗经*小雅》的《十月之交》也描写了当年的地震情况,“百川沸腾,山冢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西周的亡国和褒姒有关系不假,但褒姒不是唯一原因。不过褒姒肯定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引线。因为周幽王改立褒姒为后,立褒姒的儿子伯服为太子,原来的太子宜臼逃到了姥爷家申国。也可能这个时候申侯就有了废幽王立自己外孙的打算,周幽王也知道他这个想法,所以想率兵伐申。申侯先下手,带领犬戎攻破宗周镐京,周幽王出逃。因为申国在宗周之西,为避申侯而向东逃,最后在骊山被申侯和犬戎追上所杀。

  在这场内讧中,周幽王与伯服为一方,申侯与宜臼为一方。犬戎是申侯的增援,周幽王的增援是谁?秦襄公就是周幽王的增援。《史记》记载秦襄公“将兵救周”。如果秦人是忠于周幽王的,就不可能再同时忠于周幽王想杀掉的太子宜臼。那么秦人因为护送平王东迁而得到周平王赏赐的岐山周原一带就是不可能的。

image.png

  申侯和犬戎虽然攻破宗周,但是《周本纪》里说他们“尽取周赂而去。”也就是说申侯也好、犬戎也好,都没有占据宗周。如果是申侯占据了宗周,周平王就没有理由不在宗周称王。当时的秦国国君秦襄公的祖祖辈辈都是效忠周王室的,秦襄公忠于周幽王几乎是肯定的,他必然不会跟着申侯一起作乱。

  周幽王死后,申侯和犬戎也离开了,周携王也并不是在宗周称王,这个时候宗周畿内就成了秦人的势力范围。《国语》也说“秦景襄于是乎取周土,晋文侯于是乎定天子。”犬戎这种游牧民族,不定居,不可能占据宗周。正是因为秦人忠于周王室,和周平王是死对头的秦人占据了宗周,所以周平王才不得不避开秦人,迁到成周去了。

  犬戎攻破镐京而周室东迁。岐山周原一带被赐给了秦国,丰镐又成了骊戎、大荔戎、允姓戎等戎人出没的地方,不可能再作为都城,也就不再具备从前作为都城的功能。为了躲避戎人,周王室不得不迁都于从前安置殷顽民的成周洛邑。而洛邑也就从三都之一,变成了东周时期唯一的王都,成了周王室的常驻之地。王城是宫殿宗庙所在地,周王居于王城。殷顽民聚居的是洛阳。成周是总名,包括王城和洛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