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消灭韩国之后 秦国为何先找最强的赵国下手
2020-09-23 10:51:09 公子华 羌瘣 白乙丙 范睢 秦襄公

  很多人都不了解秦灭韩后的事情,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

  在战国末年,秦国完成了国家结构和体系的转变,开始图谋六国,之后韩国因为郑国疲秦事件而引来了秦国的攻打,最终因为抵抗不住秦国的进攻而举国投降,成为被秦国消灭的第一个诸侯大国,此后是赵国魏国楚国燕国齐国这五个国家相继臣服,秦国历经了九年的灭国之战最终一统天下。

image.png

  而秦国的灭国之战的顺序也是比较有意思的,最开始的韩国,在战国七雄当中排名比较靠后,国家实力的发展也比较薄弱,尤其是,在申不害变法之后,韩国彻底的走上了弯路,成为了一个崇尚阴谋权术的国家,不然也不会出现“郑国疲秦”这样令人啼笑皆非的政治事件。

  秦国灭掉韩国后,却选择攻击最强大的赵国

  再加上韩国的占地面积一直都比较小,所以,攻占韩国的成功率是很大的,秦国以韩国为先手很好理解,但是,秦国的后续行动,却没有将目光投向其他发展薄弱的国家,而是先后灭亡了赵国、魏国、楚国三个大国,在此之后才开始图谋燕国。

image.png

  在魏国和赵国之间,相比之下,赵国的国家发展实力是比魏国要强很多的,而楚国在战国后期也不强,因为楚怀王阶段的错误发展策略,让国家实力大幅度降低,虽然在最后的灭国之战中,也曾经打败过李信的20万灭楚秦军,但是那更像是回光返照罢了。

  之后楚国,还是沉浸在原来的政治制度中无法自拔,项氏一族,无法真正地发挥楚国军队的实力,最终,被王翦带领的秦军一举歼灭。

  由此来看,其实在赵国、魏国、楚国这三个国家当中,秦国选择了从最强的赵国开始,之后则是魏国与楚国,那么,为什么发展实力相对比较强劲国家率先灭亡?而实力比较薄弱的国家则存活时间更久呢?本篇文章重点分析一下这个问题,看一看秦国在灭国之战过程中的考量到底是什么?

  地理位置的原因,秦国只能先攻打赵国、魏国、楚国

  秦国是地处西部偏远地区的国家,与当时的中原之地相距比较遥远,也就是说,秦国的邻国并不多,至少与燕国和齐国是没有直接相邻的土地的,这就说明,秦国无法直接向这两个国家出兵,只能够在赵国、魏国、楚国这三个国家当中寻找下一个目标。

image.png

  因为如果跨越这三个国家而率先征讨燕国,那么秦国将要付出的代价是很大,第一个就是长途奔袭作战的不确定性,而且在长途奔袭到燕国进行征战的过程之中,还要经过军事强国赵国,又增加了真正的其他不确定因素。

  燕国与秦国不相邻,攻打燕国代价太大

  所以,虽然燕国的自身实力比较弱小,但是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燕国与秦国之间不方便发生直接的冲突,因此,秦国只能够选择率先打通前往燕国的道路,之后才能对其进行图谋。

  而且,燕国的地理位置也比较特殊,它位于当时中原地区的最北端,与匈奴等少数民族势力多有接触,这也就说明燕国能够进行逃窜的后路有很多,所谓斩草要除根,否则春风吹又生,燕国是一个拥有800年历史底蕴的国家,这样的一个国家如果不能一举歼灭,后患必定是无穷的。

  所以,秦国在没有绝对把握时,也是不敢对燕国进行大范围攻击的,哪怕是后来荆轲刺秦事件爆发,秦国也只是在逼死太子丹之后,就选择了撤兵,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因为燕国地理条件的限制。

  而且当时秦国还面临着中原地区魏国以及南方楚国的压力,没有办法以绝对的兵力消灭燕国,所以,为了避免燕国向北方流窜而导致后患只能够选择撤兵,因此在一场战争中,占据天时和人和还是不够的,地理条件也是完备。

  赵国特殊的战略地位

  实际上,在战国中期之后,赵国才是山东六国的核心,因为战国中期,赵国曾经进行过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变法,那是一场单纯而又彻底的军事方法,变法之后,赵国的军事实力突飞猛进,成为了能够与秦国相抗衡的军事强国。

image.png

  所以,在秦国与山东六国的诸多战争中,赵国都是出力最多的,也是最有底气的,因此,无论是小范围的连横也好,还是大范围的合纵也好,赵国都是发起者,也是组织者,更是拥有极大决定权和导向权的一方。

  虽然,赵国在后来的长平之战中蒙受了巨大的失败,军事实力也跌落到了低谷,但赵国尚武的民风和民族性格并没有改变,这依旧是一个好战的国家,与此同时,赵国虽然经历了军事失败和实力跌落,但是相比其他的国家也是拥有一定底气的。

  长平之战后,赵国依然是六国抗秦主力

  而且赵国本身与秦国有世仇,两个国家水火不容,哪怕是长平之战战败,赵国也没有放弃抗秦的心思,在后续的发展过程中,赵国曾经以割地为代价组织六国合纵攻秦,这足以说明赵国在山东六国中的主导地位。

image.png

  也就是说,只要赵国被消灭,其他的五个国家就再也联合不起来了,没有了联盟,凭借着单个国家的实力,他们是不足以与秦国相提并论的,毕竟秦国从秦孝公时代就开始变法,到秦昭襄王时代的时候,在军事方面已经取得了相当辉煌的成就,虽然在后续的长平之战过程中也曾经有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低谷,但这并没有伤及到秦国的根本。

  所以,战国后期,秦国一直都处于巅峰的状态,没有六国的合纵,想要彻底击败秦国是不现实的;其实哪怕是在战国中期,六国抗秦的方式,也大部分都选择的是合纵,在那样一个实力相对均衡的年代,六国都需要通过合作的方式去对抗秦。

  打败赵国,秦国就可以各个击破

  可想而知,在战国后期,秦国一家独大的年代,如果失去了合纵的价值,那么,六国将处在一个什么样的地位当中?俗话说,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就是这个道理,如果打败了山东六国的领导核心赵国,那么其他的国家也就成为了一团散沙,之后便可以逐个击破,对于秦国在灭国之战中取得胜利是非常有帮助的。

image.png

  当然,赵国是一个比较难啃的骨头,消灭赵国秦国也付出了不少的代价,并且并没有将赵国一举歼灭,后来,赵国的最后一任君主赵王嘉,带领着赵国残部北上建立了代国,并且与当时的燕国也取得了联系,两个国家继续进行着抗秦事业,这从侧面说明赵国的存在对于抗秦是一个多么大的支持,所以,想要消灭山东六国就必须率先消灭赵国;这是赵国特有的战略地位所决定的。

  燕国、齐国等弱小的国家所采取的政治方针

  事实上,燕国在战国时代初期,所采取的政策就与其他国家大不相同,其他的六个国家基本上,都是选择自我发展然后相互联合的方式,来维持国家地位,但燕国采取的是一种依附性的政策,也就是说,燕国与其他国家的盟友关系是不对等的,它靠的是用强国的声望来威慑自己的对手,同时也需要向这些强国派遣人质或者是做出部分承诺。

image.png

  简单点来讲,燕国与战国不同时期的超级大国之间,就是小弟和大哥的关系,所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燕国并不是一个单独的个体,在它的背后都有一个强国进行支持,战国初期这个支持是魏国,因为那个时候魏国是中原地区唯一的超级大国,也是当时时代格局的导向者。

  到了战国后期,这个大哥就变成了秦国,这也说明,在秦国和燕国之间,是有一种联合性的政策,尤其是在长平之战之后,因为长平之战,给秦国带来的打击也不小,再加上后续错误政策所导致的邯郸之战,让秦国在击垮赵国军事防线的同时也跌入了发展低谷,不过好在秦国并没有伤到发展根基,还可以通过一段时间的再发展而恢复。

image.png

  秦国与燕国结盟,威慑其他国家

  所以,这个时间的秦国,最为需要的就是一个安定而又良好的发展环境,但是秦国与山东六国之间的仇怨由来已久,其它的国家,怎么会放过这样一个打击秦国的良好时机呢?所以,秦国迫切地需要一个盟友,并且通过这种联盟关系来震慑其他国家,而长期奉行依附性政策的燕国无异于是一个良好选择。

  首先,燕国与秦国不是邻国,它们之间的利益没有太大的冲突,同时,因为这一点,秦国也没有对燕国发动过直接战争,秦国与燕国之间,并没有与赵国或者魏国之间,那么大的仇恨,联合起来比较容易。

image.png

  其次,燕国长期奉行依附性政策,与它结盟并没有太大的阻碍,而燕国自战国中期之后扮演的演大多数都是墙头草的形象,谁的国家实力强就依附于谁,所以,面对秦国抛出的橄榄枝,燕国也是乐意接受的。

  既然如此,两个国家其实就达成了一种同盟关系,可以说,在一定时间段内是站在同一条战线上的,因此,在这样的同盟关系没有受到破坏之前,秦国是不会率先进攻燕国的,毕竟在燕国之外还有更好的目标。

image.png

  后来,燕太子丹策划了荆轲刺秦事件,破坏了与秦国之间的同盟关系,并且当时秦国也已经将赵国消灭,北上没有了压力和阻碍,燕国才面临了灭顶之灾。

  齐国长时间与秦国站在一条战线上

  齐国就更不用说了,齐国与燕国不同,它与秦国在很多时间段内,都是站在同一条战线上,要知道山东六国的合纵之所以,慢慢地形同虚设,就是因为齐国的叛徒,但是齐国放弃合纵而选择连横,首先在地理位置上制约了其他五个国家的联盟,同时,齐国是拥有强大的经济发展基础和实力的,在合纵当中能够扮演的地位并不容易取代。

  所以,当齐国加入秦国的阵营之后,其他五个国家的合作就出现了巨大的漏洞,因此,“合纵”对于秦国的压力大幅度降低。所以,齐国与秦国的合作关系由来已久,同样的,在这种同盟关系未受到破坏之前,秦国不必要与齐国发生正面冲突。

  秦国发动灭国战,齐国袖手旁观

  而且秦国与齐国同样没有直接相邻的土地,两个国家不存在着利益上的直接纷争,反而因为齐国距离秦国比较遥远,它更方便在暗地里给予其他国家支持,如果有了齐国的支持,那么,秦国在消灭其他国家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阻碍就会大很多。

  所以,那个时候齐国是秦国最需要较好的对象,是最需要安抚的对象,甚至在很多事情上,秦国都要割让很多利益给齐国,为的就是割断齐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联系,而从现实情况来看,秦国这样的政策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齐国在秦国发动灭国之战的过程中,对其他国家蒙受的灾难置之不理、袖手旁观,最终偌大的中原地区只剩下了它与秦国两个国家,无奈之下,齐国就只能够选择举国而降,自此,山东六国全部覆灭,秦国正式开始了统一后的发展进程。

  写在最后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知,秦国之所以没有按照由弱到强的顺序,发动灭国之战,是有多方面的因素导致的,在此之中,有地理条件上的问题,毕竟秦国就是一个地处西部偏远地区的国家,它的东进,本身就有很多的地理障碍。

  而当时相对弱小的齐国和燕国,又与它没有直接相邻的土地,再加上燕国地理位置复杂,流窜的可能性又大,所以,这两个国家并不是很好的目标;再者,因为赵国特殊的战略因素,作为山东六国的领头人,赵国的存在对其他国家是一个依赖,而且,赵国与秦国的仇恨由来已久,有它在,秦国的行动必定不会十分顺畅,所以,赵国首当其冲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因此,统一的过程必定需要最稳健的考量,很多看似合适的规则和方式,并不一定真的适用于放下的时代,所以,懂得及时变通,往往比做过多的提前预测要来的更加实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