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作为摄政王,为什么能留下那么好的名声?

  说到周公辅成王,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

  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很多摄政王,大多是因为皇帝年幼而代行天子之职的,霍光曹操诸葛亮多尔衮都是,如果追溯到商朝伊尹肯定也算一个。那么,在中国历史上哪位摄政王的名声最好呢?

  大家可能知道,历史上能留下好名声的摄政王是极少的,因为摄政王位高权重,稍有不慎就很容易擦枪走火万劫不复,在权欲的作祟下,是很难有人守得住初心的,因为对于他们而言,只需要进一步就能到达权力的巅峰,触摸到皇位龙椅,这是何等诱惑?就算没有当皇帝的野心,只要稍有差错,还政于皇帝后又极容易被人清算,所以摄政王也是个两难的差事,进一步肯定不行,退一步好像也不太行,而把握这个进退的度就是决定了摄政王是否能得以善终的最重要的因素。

image.png

  历史上能把握好这种度、且得以善终还能留下好名声的摄政王有好几个,最熟悉的当属我们三国的丞相诸葛亮了,商朝的伊尹也是一个,但若论名声最好的,那肯定还是周朝的周公。

  比起诸葛亮伊尹,周公还是周武王的弟弟呢,如果他有心把皇位篡了,社会上的声讨音浪肯定是小很多的,而且周公这个人太有贤名了,诸侯士族百姓都服他,曹操的《短歌行》中就用了“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来表达自己求贤若渴的心思。

image.png

  “哺”指的是嘴里咀嚼的食物,说的是周公在吃饭的时候,听到有人求见,就赶紧把嘴里的食物吐出来,先去接见那些求见的人,有时在洗头发碰到有急事,就立马停止洗头发,把头发握在手里去办事。

  不得不说,这段位非常高了。也是因为如此,周公的美名四海皆知,各方人才上门求见,纳入朝中,人才一多,国家不兴旺都很难啊。

  当时周成王即位时才13岁,他父亲周武王建立周朝刚两年就去世了,周公自然成了摄政王,一直到成王20岁,国家稳定后才还政于天子,也正是因为他的辅佐巩固了周朝的统治,为后来的“成康之治”奠定了基础。

image.png

  在周公尽心尽力别无二心辅佐成王的这七年中间,虽说周公美名远播,四方归服,但总会有人眼红你的功绩的,其中就有周公的弟弟管叔和蔡叔,这两个好弟弟在外面造谣,说哥哥周公有野心要谋朝篡位了。当时商纣王的儿子武庚被封为殷候,巴不得周朝内乱,于是就联合管叔和蔡叔联络一批商朝旧贵族,煽动东夷几个部落,闹起了叛乱来。

  周公用了三年才平定了武庚的叛乱,一大批商朝的贵族成为了俘虏,周公对这帮人留在原来的地方不放心,又觉得京都镐京在西边,不太方便控制东边的广大中原地区,于是就在东边新建了一座都城,叫做洛邑,就是今天河南的洛阳,然后把那些商朝贵族迁到那里,派兵监视起来。

  从此周朝便有了两座都城,东西各一个,西方镐京叫宗周,东面洛邑叫成周。

  关于周公辅成王这七年所建下的功绩,用《尚书大传》中的总结最为鲜明: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庵、四年建候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乐、七年致政成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