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初冬夜饮》和苏轼《东栏梨花》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
2021-08-06 14:19:40 杜牧 杜甫

  杜牧,字牧之,晚年时期居住在樊川别业,世称杜樊川,他是晚唐时期官员,也是文学家。他的诗文负有盛名,代表作有《阿房宫赋》《题乌江亭》等,与李商隐合称“小李杜“。苏轼,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书画等各方面都取得很高的成就,是豪放派代表人物,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下面跟趣历史小编一起了解一下杜牧《初冬夜饮》和苏轼《东栏梨花》吧。

  唐代杜牧及其《初冬夜饮》:“淮阳多病偶求欢,客袖侵霜与烛盘。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阑干。”

  杜牧说,我像淮阳太守汲黯经常卧病,偶而喝杯酒解忧愁,客居异乡衣袖上结满清霜,只有与灯烛作伴。台阶下的积雪像是堆簇着的洁白的梨花,明年又有谁在此凭依栏杆?

image.png

  这首诗大概作与会昌二年(842),时年40岁的杜牧因刚直敢言,屡次进谏,受当时宰相李德裕的排挤,被外放到黄州、池州、睦州等地。此诗可能作于睦州。此诗描写了诗人杜牧在初冬寒夜中自斟自饮的情形,反映了他的悲惨生活命运。抒发了他怀才不遇,无法施展自己才华的惆怅苦闷之情,格调忧伤凄婉,深沉感人。

  这首诗首句用典,点明独酌的原因,透露出情思的抑郁,有笼盖全篇的作用。次句承上实写夜饮,在叙事中进一步烘托忧伤凄惋的情怀。第三句一笔宕开,用写景衬垫一下,不仅使全诗顿生波澜,也使第四句的慨叹更其沉重有力。妙在最后又以问语出之,与前面三个陈述句相映照,更觉音情顿挫,唱叹有致,使结尾有如“撞钟”,清音不绝。明胡震亨说:“牧之诗含思悲凄,流情感慨,抑扬顿挫之节,尤其所长。”玩味此诗,庶几如此。

image.png

  宋代苏轼及其《东栏梨花》:“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苏轼说,如雪般的梨花淡淡的白,柳条透露出浓郁的春色,飘飘洒洒的柳絮夹带着如雪的梨花,布满了全城。我心绪惆怅,恰如东栏那一株白如雪的梨花,居俗世而自清,将这纷杂的世俗人生,看得多么透彻与清明。

  此诗作于北宋熙宁十年(1077),当时苏轼已经四十一岁,经历了众多的家庭变故。熙宁九年(1076)冬天,苏轼离开密州(今山东潍坊诸城),接任苏东坡密州知府职位的是孔宗翰。第二年春天,苏轼到徐州赴任,写了五首绝句给孔宗翰。这是其中的一首。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感叹春光易逝,人生短促之愁情;也抒发了诗人淡看人生,从失意中得到解脱的思想感情,让人们感受到了“人生苦短”,引人深思。

  杜牧《初冬夜饮》和苏轼《东栏梨花》有什么相同之处?这两首诗都是七言绝句,都是作者在中年时期所写(杜牧是40岁写下《初冬夜饮》;苏轼是41岁写下《东栏梨花》),也同时遭遇中年危机(杜牧遭遇外放;苏轼悲惨一点,写这首诗时,他的母亲、结发妻子、父亲已经相继去世。工作上,又跟同事王安石意见不合,而皇帝却是支持王安石的。这时的苏轼可以说是家庭和事业都不顺心),这两首都写到“雪”和“梨花”。

image.png

  杜牧《初冬夜饮》和苏轼《东栏梨花》有什么不同之处?

  这两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有不同:杜诗运用了典故(用了汉代汲黯的典故)和比喻手法;苏诗则运用了衬托(用柳叶的深青之色衬托梨花的淡白)和比喻手法。这两首诗虽然都是写“雪”和“梨花”,但主次不同:杜诗以写雪为主,以梨花喻雪;苏诗则以写梨花为主,借雪喻梨花。这两首诗表达的情感不同:杜诗以梨花喻积雪,表现出了诗人流转无定的困苦、思念故园的情思、仕途不遇的愤慨,壮志难酬的隐痛;苏诗以白雪喻梨花,形象地表现了梨花的纯美,作者借之感叹春光易逝、人生短促的愁情。有意思的是,苏诗的最后两句化用了杜诗的最后两句。杜诗感慨的是物是人非,而苏诗感慨的则是人生的短促。杜诗比较沉郁,刻画了诗人自斟自饮、孤独苦闷的形象;苏诗则达观一点,描绘的是淡看人生沉浮的心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