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友谅为何最终会失败呢,他有哪些谋士呢?
2021-08-09 16:22:52 窦娥 博尔术 张可久 合答安

  陈友谅为人狡诈凶狠,为何他最终会失败呢,他有哪些谋士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

image.png

  陈友谅剧照

  1、张必先,元末农民起义军将领之一。他在湖北黄蓬镇与陈友谅、张定边结拜为兄弟,生死与共,风雨同舟,共谋前程。官居大汉丞相。陈友谅鄱阳湖大战失败后,朱元璋进围武昌四个月,城坚不下。1364年春,朱元璋从建康出发,再次亲自临敌指挥。其间,汉军丞相张必先自岳州率军来赶援,朱元璋派常遇春突然中道攻袭,活擒了这位外号“泼张”的骁将。

  常遇春押着张必先来到城下,向上喊话:“汝所恃者,惟‘泼张’一人,今已为我所擒,尚何恃而不降!”

  张必先也气沮,仰头向上,对张定边喊话:“吾已至此,事不济矣,兄宜速降为善。”

  张定边“气索不能言”,本来就在水战中中箭百余,张定边一身箭疮,咬牙坚持。

  见火候差不多,朱元璋派俘虏的陈友谅旧臣罗复仁入城劝降,表示说:“陈理若来降,当不失富贵。”

  罗复仁入城,与陈理抱头大哭,张定边也在一旁大哭。于是,转天大清早,陈理衔璧肉袒,率人出城诣军门投降。这小孩子俯伏战栗,不敢仰视。朱元璋见其弱幼,心觉可怜,亲自扶起,握其手称:“我不会治罪于你。”

  2、张定边(1318至1417),沔阳人,元末第一猛将,若论勇猛天下无出其右者。张定边原籍湖北沔阳州湖弦口,出身渔家。身材魁梧,留着五绺美髯,潇洒英俊。知天文识地理,习兵法,练武功,精拳艺,擅岐黄。为人急公好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他在湖北黄蓬镇与陈友谅、张必先结拜为兄弟,生死与共,风雨同舟,共谋前程!从陈友谅起义,定都武昌,转战荆楚,征伐两江、闽、浙边陲重镇,攻无不克。

  当朱元璋的部将康茂才投书伪降,张定边曾力阻其行,陈友谅专横独断,不纳其言,致遭江东桥之惨败。

  石灰山战败,陈友谅仅以身免,不思劲敌当前,整军备战,而一意孤行,急于称帝,并以五通庙作行宫,张定边哭谏不纳,而分兵令其攻安庆而无功。

  陈友谅身后,群龙无首,起义失败。张定边不愿做朱元璋的降将,遂于洪武元年(1368)戊甲孟秋,遁入泉南灵源山隐居。为避前嫌,削发为僧,自号沐讲禅师。

  3、邹普胜

  至正十一年(1351年),徐寿辉密谋抗元,携铁至他家,嘱代制锄锹等武器,普胜告之曰:“今天下尚须锄治耶?当为炼一剑赠君耳。”于是共谋大举,用红巾为号。

  徐寿辉称帝后,被封为太师。 陈友谅挟持徐寿辉,自称汉王,邹普胜仍称太师,至明代建立,隐姓埋名,自名为何野云,取野鹤闲云之意。后云游潮州府海阳县、潮阳县、揭阳县一带,以相风水谋生,其人形骸放荡。

  民间称其为虱母仙、邋遢道士,尊称何野云仙师、龙尾圣王、龙尾爷、龙爷。

image.png

  张士诚的谋士大家应该就多陌生了。

  他们均参加了张士诚率领的起义队伍,但后来又都离张士诚而去,余生发奋著书,成就了国人史上最著名的两部小说,他就是《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和《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

  施耐庵作为张士诚麾下的一位幕僚,却据说在张士诚称王建业之时就离开了他,隐居于兴化写小说《水浒传》,也许是他参与张士诚的起事队伍的经历,给了他许多的创作灵感,也有不少人撰文或者研究施耐庵的水浒传和张士诚的起义队伍千丝万缕的关系,也许施耐庵写就的《水浒传》还真和张士诚的起义队伍有关系呢,至少在人物刻画、故事构造上受到了当时起义队伍的影响这点是毋庸置疑的。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巧合的是小说家罗贯中同样也在张士诚的起事队伍里上过班,做着幕僚的工作,但有点可惜的是罗贯中似乎一直没有得到张士诚的重用,依照《三国演义》的故事结构和人物刻画以及对割据势力的解读,我们应当觉得罗贯中还是一位很有才华和很有见地的幕僚的,可是有志图王的他后来也离张士诚而去,图王未果而发愤著书,成就了国人史上最成功的一部历史演义小说,可谓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如若没有离开张士诚继续做他的图王大梦,估计我们今天也就不了解罗贯中其人了,更看不到他的《三国演义》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