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时期,为什么读书人都爱习武?

  明朝时期,读书人都喜爱习武,这是为什么呢?确实有很多的明朝念书人爱好习武,或者爱好武事,尤其是在明末,比如大家都熟悉的熊廷弼是湖北江夏人,万历二十六年的进士,身高七尺,身段强大,“有胆知兵,善摆布射”。有文献说,熊廷弼已经在湖广的武举考试中获得过第一名,是一位正宗的武举人。后来他才弃武从文,又考中了进士。所以他称得上名副其实的文武全才。另一位袁崇焕是万历四十七年的进士,为人冲动大方而有胆略。

  “好谈兵。遇老校退卒,辄与论塞上事,晓其厄塞气象,以边才自许”,换成今天的话来说,袁崇焕就是一个军迷。第三位是卢象升,天二年的进士,长得白皙而清癯,骨骼怪异,力量奇大。卢象升没有把全部精力放在诗书上,平常一有闲暇就练习射术,五十步外百步穿杨崇祯十一年尾,卢象升督师入援北京,在巨鹿被八旗军包抄,卢象升炮尽矢穷,“亲手击杀数十人,身中四矢三刃”而死。

  可以说,明朝的这些念书人都爱好武事,其缘故有这么一些。老朱家的血脉里有着很浓的尚武精神。朱元璋赤手起家,以武力在群豪里胜出,夺得天下。他的儿子朱棣也是依靠武力,硬生生抢下了皇位。后代朱家子孙以他们的勇武而骄傲,要学习他们的英武。朱棣的孙子明宣宗还学得有一些样子,曾孙子明英宗硬着头皮还要继续学,结果画虎不成,搞出一次土木堡惨败,自己沦为阶下囚。

image.png

  他的儿孙消停了两代,到了明武宗时又开始要做好汉,自封总督,随处耀武扬威,直到把自己作死。可以说,老朱家的血脉里是有很浓的尚武精神的,不仅影响了子孙,也影响了很多大臣的人生志向。王守仁做为表率的示范作用。王守仁生在书香之家,父亲王华是一位状元。王守仁从小却爱好军事,擅长射术,十五岁时就已经拜候居庸关、山海关,并大胆出塞游览。弘治十二年他考中进士,往后官至南赣巡抚。

  期间指挥官军剿匪,并斑斓地平定了宁王的起义,是以被封为新建伯。在学术上,王守仁创设了心学,讲究格物致知,成为阳明学的开山祖师。像他如许文武双全的精彩人物,对后来的念书人影响极大。形势的必要。明朝立国,也是明太祖起于草莽,靠的也是武力统一天下,明朝读书人习武既与文化传统有关,更是与明代的政治军事制度有关,明朝开国,明太祖开始着手恢复唐宋,复兴华夏文化。

  而在传统文化中,讲究君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除了读书,文人也会与古人一样习武。明朝立国后吸取唐末,藩镇权力过重,尾大不掉的教训,又总结宋朝重文轻武,无法抵御外敌的教训,在各地设卫所,并将统兵权和调兵权分开,兵部和武将分掌调兵权和统兵权,而兵部侍郎等官员多是科举出身,以致文人在读书时也会习武。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火器等热武器的进步。

  在战争中战略战术的重要性更加突出,与古代直接肉搏的战争方式发生转变,明朝在调兵时,往往会任命文官为督师,如此,导致读书人更爱习武,有战功的文官更受朝廷重用。纵观整个华夏历史,历代都有尚武的风气,即便是读书人,腰上也会佩剑作为装饰。这种风气逐渐演变,加上明朝特殊政治军事环境,导致明朝读书人习武的比例也比较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