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宪宗为什么能跟李世民和李隆基并列,成为大唐最杰出三位帝王?

  每当一提起唐宪宗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

  大唐的气象如同一座山峦,从最初便铸造一个高峰,随即连绵延伸,到了贞观突然达到了空前巅峰,然而随之的安史之乱如同雪崩,瞬息之间帝国陷入了低谷。此后长时间里,曾经的盛唐进入低迷的形态,直到唐宪宗李纯登基,再度创造了大唐山峦的一个全新的高度。在唐宪宗的身后不久,当时的学者就已将将唐宪宗的“元和”年号与“贞观”“开元”并列一起,将唐太宗、唐玄宗、唐宪宗进行并列,看作是唐代最杰出的的三位帝王。到李淳出生之时,唐朝已经建国一百六十余年,至此已历经十一代皇帝。到了唐宪宗时期,大唐进入了关键的历史纬度。

image.png

  一、大唐建国160余年已经呈现出明显颓势,关键时刻出现唐宪宗李纯,力挽盛唐气象。

  贞元二十一年(805年),七月二十八日,唐顺宗下发一道全国性的旨意,将帝位禅让给刚刚册立为太子三个月的李淳:“其军国政事,权令皇太子纯当”于是李纯开始以太子身份监国。虽然李淳早期在政治大漩涡中命运并不明朗,却在同一年里的几个月发生重大转机。以至于这个年轻人在接见百官拜贺时竟然泣不成声,在强大的命运安排,这个年轻人的激动绝对发自内心的感慨。放眼此前的一百多年里,大唐的所有宫室弟子和太子们,没有几个接班如他一般的顺遂,要么刀光剑影,兄弟相残;要么父子相争,最后扭曲了人伦纲常。只有他,遇到了一个背靠如山的父亲唐顺宗。而此后的一个月,这个年轻人全部继承了其父的衣钵传承,唐顺宗再度向全国宣布重大决定:“令太子即皇帝位,朕称太上皇,制敕称诰。”李淳从四月被册封太子,七月监国,再到八月受禅登基,命运顺畅的大船乘风破浪,直达人生的最高峰。

  登基后,他将名字的淳改为纯,以此表达他要澄清天下之意。与此同时他对自己规划了奋斗目标“嗣贞观之功,弘开元之理”,进一步“举贞观、开元之政”,意思是就是要追逐大唐盛世的复兴,要与李世民和李隆基这样的先人并驾齐驱。对此,他对翰林学士李绛进一步阐释说:“朕不佞,欲庶几二祖之道德风烈,无愧谥号,不为宗庙羞,何行而至此乎?”

image.png

  在他看来,大唐已经出现严重问题,甚至道德和文化都已经出现病症,而他的登基就是要力挽大唐风气的颓势,而不愧对列祖列宗。李绛回答说:“陛下诚能正身励己,尊道德,远邪佞,进忠直。与大臣言,敬而信,无是小人参焉……。”一语总结出此前的大唐数十位高层人物的最大缺点。希望这位年轻皇帝能够从上到下纠正大唐的不正风气和亲贤臣,远小人的强烈建议。

  二、讨伐藩镇,不畏困难,坚决推进“以法度裁制天下方镇,对西川、夏绥、镇海获得空前成功。

  虽然登基之初,百废待理,这个年轻人却要首先抓住对藩镇的讨伐,以此树立大唐绝对权威。在大范围调整了人事安排后,开始对不服从调度的地方节度使进行有针对的打击。元和元年(806)其父太上皇唐顺宗去世,李纯在着手处理丧事时,剑南西川节度使进一步得寸进尺要求李纯批准他兼领剑南东川、西川、山南西道三川节度使的要求勃然大怒,并予以驳回。

  刘辟于是发兵进行武力夺取东川,再进而夺取山南西道,以此全面实现割据三川的野心。此时,面对国力虚弱和臣下反对的不利多种因素,年轻皇帝坚决力排妥协众议,前后九月,对西川进行大规模用兵平叛,这是即位以来唐宪宗面对的最大严峻挑战,也是考验他的关键时期。李纯处理重大事务的能力相当突出,他态度坚决,指挥得当,用人无误,战争获得了胜利。这不仅是其在位第一次征服藩镇,而是李唐25年以来对藩镇的最大一次压制,震慑了其他方镇,为进一步推进他绝对权威的“以法度裁制藩镇”提供了坚实保障。

image.png

  此外,正当唐宪宗集中精力处理西川事务时,在关内,发生了杨慧琳在宁夏率兵拒绝唐王朝命令的事件,这样,显宗陷入了两头作战的不利局势。然而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操作得当后,事件得以迅速平息,不久杨慧琳的人头也传到了京师。唐宪宗在登基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先后平复夏绥、西川的反叛,各地方镇对其越加敬畏,甚至许多方镇节度使开始提出入朝的臣服的请求,达到了唐太宗时期地方官定期入朝的管理水平。

  尽管此后在不断清除藩镇的路上遭遇一些挫折,但通过李纯的坚强意志最终全面实现对藩镇的全面清理。三十三岁那年,唐宪宗在颁布《削夺王承宗官爵诏》中表达了自己以仁恕治理天下,不以武功为夸耀的愿景,虽然此前讨刘辟,伐浙西,先后获胜,但“颇怀惭德,盖不获得已,岂乐于斯”。另一方面李纯暗示,凡是与朝廷对抗者,终究必败!甚至此后的几年里,唐宪宗几乎是一边发展民生,一方面持续征讨淮西之役,这场平定藩镇割据是其重要一个举措,是显宗影响重大而深远的事件。这场耗资巨大、规模空前、挑战严峻,历时长达三年,靠着唐宪宗的能力与意志最终实现平定。如同一盘散沙,在唐宪宗挥动大扫帚之后,又将大唐曾经失去的去荣耀与威严再次聚拢。为了这一结果,唐宪宗花费大量的国库积累,甚至带头省吃俭用支持前线。对此他说:“朕所以恶衣非食,蓄积货财,正为欲平定四方,不然,徒贮之府库何为。”靠着如此强大的意志力,唐宪宗终于在十余年后全面平服藩镇,获得空前权威,李唐的天下再次被他抓在了手上。

  三、唐宪宗的个人作风和战略定力,除了全面平定唐代藩镇最大顽疾,让他最终成就了中兴大唐的一国之主。

  唐宪宗的政治生涯几乎一直在于藩镇作斗争,这成了他一生重要的事业,也正因此强大事功让他与唐太宗、唐玄宗在历史上并驾齐驱。

  登基不久,唐宪宗的带动下,开了久违的良好氛围,鼓励大臣直言极谏,自己虚心纳谏,“为君推诚,为臣尽忠”,其一朝君臣关系非常和谐。

image.png

  唐宪宗个人品行修养极好,除了善于学习外,严于律己,勤于政事。甚至为了筹措平藩经费,长期“缩衣菲食”,生活十分简朴。在位十余年里,兢兢业业,无论是“大雪深数尺,天气奇寒”的严冬,还是“大暑方甚”的酷夏,唐宪宗都坚持上朝不辍,勤于政务,堪称大唐的劳动模范。此外,在关键时刻,唐宪宗始终能保持战略定力,在平定藩镇时,多次遭到重大挫折和失败,作为战略制定者,他均能临危不惧,遇难不乱。在全面平服藩镇后,他怀柔吐蕃等外部威胁,创造了有唐一朝与吐蕃关系最好的记录,甚至在平叛时,吐蕃请求出兵帮助进攻方镇的地步。到了贞元三年(787年),吐蕃与李唐关系开始恶化,唐宪宗派西川节度使韦皋大败吐蕃军队,此后,吐蕃再度与唐朝修好,在与当时的回鹘、党项、沙陀南诏等各地关系,均通过实力最终保持了安定局面。他一生虽然在位十五年,政务繁忙,始终坚持学习,“以天下无事,留意典故,每览前代兴亡得失,皆三复其言。”甚至他亲自带头著书立说,构建唐朝软实力,在用人上更是“赏功罚罪,任用以公”,15年间所任宰相均十分优秀,如杜佑、李吉甫等人,虽然难免金无足赤,大多都是一时英才。

  然而遗憾的是,李纯年纪不大却陷入迷信佛教之中,甚至对道教的不老之术和所谓金丹也深信不疑。有学者考据,因服用这种有毒化合物,精神经常出现烦躁不安,左右宦官往往获罪,有被杀者,人人自危。因此导致宦官陈宏志在中和殿杀害唐宪宗,最终进行隐瞒,称丹药毒发身亡。然而不管怎么说,唐宪宗全面实现了李唐的空前统一,一生堪称大有为之主,为李唐中兴作出重大贡献,由此带着煊赫的声名进入大唐帝王最佳排行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