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多铎简介——满洲镶白旗旗主,铁帽子王之一
2025-11-21 15:38:48

爱新觉罗·多铎(1614年4月2日—1649年4月29日),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五子,阿济格多尔衮同母弟,满洲镶白旗旗主,时人通称“十王”。作为清初八大铁帽子王之一,其爵位世袭罔替,一生战功彪炳,被乾隆帝誉为“开国诸王战功之最”。

显赫出身与早期经历

多铎的生母是努尔哈赤晚年最宠爱的大妃阿巴亥,这使他自幼备受父亲偏爱。天命五年(1620年),年仅六岁的多铎被封为和硕额真,旋即晋封贝勒,位列“四小贝勒”之一,统领镶黄旗。努尔哈赤去世后,多铎与皇太极换旗,成为正白旗主;皇太极驾崩后,他又与多尔衮换旗,最终执掌镶白旗。这种旗主身份的更迭,既体现了他作为皇室核心成员的地位,也暗含了清初权力斗争的复杂性。

军事生涯:从叛逆到功勋

多铎的军事生涯始于天聪年间,他随皇太极征战察哈尔蒙古、明朝边境,屡立战功。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称帝,多铎被封为豫亲王,但此次册封暗含羞辱——皇太极直言其“未立大功,全凭出身”。这一刺激促使多铎在后续战役中愈发勇猛。崇德六年(1641年),他在松锦大战中设伏高桥,全歼明军,生俘洪承畴,迫使祖大寿投降,为清军攻克锦州奠定基础。此役后,多铎因功复封豫郡王,逐渐赢得皇太极的认可。

皇太极猝死后,多铎与兄长多尔衮成为摄政王集团的核心成员。顺治元年(1644年),他以定国大将军身份随多尔衮入关,在山海关之战中击败李自成大军,随后挥师南下,攻破扬州、南京,俘虏南明弘光帝朱由崧,彻底摧毁南明政权在江南的抵抗。这一系列战役使多铎晋封和硕德豫亲王,成为清朝统一全国的关键人物。

争议与悲剧:屠城阴影与英年早逝

多铎的军事才能毋庸置疑,但其手段之残酷亦饱受争议。扬州之战中,因督师史可法顽强抵抗,清军攻城七日未克。城破后,多铎下令屠城十日,史称“扬州十日”,导致数十万百姓丧生。这一暴行虽震慑了江南,却也使其背负“屠夫”骂名,成为其历史评价中难以抹去的污点。

顺治六年(1649年),多铎因感染天花不治身亡,年仅三十六岁。他的猝逝对清朝政坛造成震动,兄长多尔衮闻讯痛哭流涕,次年亦因悲伤过度去世。乾隆年间,清廷为多铎平反,追封其为“通”谥,并配享太庙,肯定其开国功勋。

家族传承与后世影响

多铎育有八子八女,其长子多尼承袭豫亲王爵位,后因罪被降为郡王,乾隆年间恢复世袭罔替资格。豫亲王一系延续至清末,共传十四代,是清初铁帽子王中传承最久的支系之一。多铎的军事才能与政治手腕,深刻影响了清朝初期的权力格局,其家族的兴衰亦折射出满洲贵族在汉化过程中的挣扎与适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洪秀全:清末太平天国运动领袖的传奇人生

  洪秀全(1814年1月10日—1864年6月1日),原名洪仁坤,族名仁坤,曾用名火秀,后为避上帝名讳改为秀全,广东花县(今广州市花都区新华镇福源水村)人,汉族客家人。他是清末农民起义领袖、太平天国天王,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却又充满争议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