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为何能使唤比自己厉害的人?刘邦是如何驾驭他们的?
2019-11-12 18:01:45 王温舒 来莺儿 樊崇 杨喜 何休

  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刘邦”为何能使唤比自己厉害的人?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韩信曾经评价刘邦"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言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意思是说,刘邦虽然不能带兵打仗,运筹帷幄,但能够驾驭这些能力超群的手下,是天生的领导魅力。

  刘邦为什么能驾驭比自己厉害多的人呢?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一下刘邦是怎样一步一步发迹的,看完之后或许你心中就会有一个答案。

  沛县的老哥们是核心

  细数历代帝王,其中要属朱元璋的出身最为低下,是真正的"草根皇帝",但是刘邦只比朱元璋高那么一点点,就类似于我们现在基层人员,虽然如此,但刘邦反而能够驾驭韩信张良这类人才,不得不说有的是手段。

  秦二世胡亥元年(前209),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这是秦末农民起义的序幕。刘邦当时在沛县,身边是萧何曹参等沛县老哥们,大腿一拍大家一起去反抗秦朝,但是沛县的县令却是秦朝的忠实粉丝,于是就直接下令逮捕了萧何和曹参的家人,同时下令通缉刘邦。刘邦找人杀了县令,将萧何、曹参的家人救出,这是最初的班底;有救命之恩的情谊存在,刘邦也就顺理成章坐上了领导的席位。

  分分合合的张良

  接下来就是张良这边,说起来张良和刘邦算是分分合合,前期的时候在一起时间比较少,两人都是有目标和野心的,不过张良的运气和手段要比刘邦差点。用我们现在的话讲,刘邦就是公司老板,什么都会却又什么都不会,张良是专业精通的骨干人员。

  刘邦在沛县成立了自己的班子之后,迅速做大做强,队伍以丰邑为据点,发展到了三千左右,但是却遭到了雍齿的反叛,一下回到了解放前。于是刘邦只能去求助张良,但张良这个时候却打算去投奔景驹。

  当刘邦找到张良的时候,两人相见恨晚,聊得非常投机,同时张良也比较认可刘邦,就这样张良跟着刘邦过了一段时间,但是刘邦却又投奔了项梁,张良认为刘邦成不了气以后,于是就又寻找了新的靠山。

image.png

  还没等张良找到新的靠山,项梁死了。当时刘邦暗戳戳笼络人才,手下有郦食其、灌婴、郦商等人才,队伍也扩大到好几万人。看到刘邦又发展起来的张良再一次回到刘邦身边,还是没有过多久,接任项梁班子的项羽将刘邦打发到巴蜀(今四川一带),张良心里有点想法,就又离开刘邦,去了韩王成的身边。

  到了巴蜀的刘邦,自然不甘示弱,默默的积蓄自己的力量,不到一年的时间,他打败了项羽分封的三个秦王,而张良这边的韩王成也被项羽杀害,走投无路了的他只能再一次投奔刘邦,这次投奔刘邦之后就再也没有离开过。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就是认清了自己的水平,明白了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只有在刘邦这边才能够得到充分的施展,这也是我们后面要说到的,关于刘邦如何能够驾驭比自己厉害的手下。

  扬长避短,方圆并用

  这8个字应该是能够概括刘邦为何会驾驭比自己更厉害的手下,他能够扬长避短,方圆并用,其实说白一点是对于人心的运用非常高明,当时没有那个概念,现在应该叫做厚黑学。

image.png

  正所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刘邦就是这样一个人。在用人方面他能够不拘一格,让每个人都发挥出自己最擅长的一方面,对待招降的敌人也是一视同仁,他能够做到以心换心,坦诚相待,所以他也有了张良、韩信、萧何这些非常有用的文官武将,有这些人再加上合理的运用,得到天下就如探囊取物一般轻而易举。

  "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相信这句话各位也都知道,这正是刘邦说的至理名言。其实从这段话中,我们不能看出,刘邦之对于自身的认知还是非常正确,以韩信张良萧何为例,说出了自己不如他们的地方,但同时又暗暗地去夸奖了自己,因为这三个人都要听命于自己,所以有了这三个人,这天下便是自己的。

  刘邦天生狡黠油滑,爱吹牛皮,同时宽容仁慈、有大胆量。遇到问题之后用的智慧而不是蛮力,更重要的则是识人善用,能够将最合适的人放在最合适的地方,发挥出他们最大的能力,这是他夺取天下最重要的手段。

  其实大家可以试想一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不是会听到别人对自己的夸奖而满心欢喜,特别是听到老板对自己的夸奖之后,恨不得全身心奉献给公司,这恰恰就是一种用人手段的体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