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名臣李卫:深受雍正皇帝赏识的实干能臣
2025-11-24 14:31:26

在清朝康雍乾三朝的官场风云中,李卫宛如一颗耀眼的明星,以其独特的出身背景、卓越的政绩和刚正不阿的性格,深受雍正皇帝的赏识与重用,成为清代历史上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名臣。

出身富户,捐官入仕

李卫,字又玠,号恰亭,1687年2月2日出生于江苏丰县一户家境殷实的人家。他自幼不喜诗书,却对算数颇有天赋,虽识字不多却心思敏捷。在那个科举取士的时代,李卫没有走传统的科举之路,而是凭借家族的财富,于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捐资6400两白银,得授兵部员外郎一职,正式踏入仕途。这一独特的入仕方式,在当时的官场中并不罕见,但李卫却凭借自身的努力和才能,在官场中闯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初露锋芒,获雍正青睐

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李卫升任户部郎中,负责管理钱粮收缴事务。在这个岗位上,他展现出了不避权贵的刚直本性。当时,一位亲王属下在收缴库银时,惯例要额外加收“平余”(损耗补贴)中饱私囊。李卫多次劝阻无效后,竟在府衙前设一木箱,醒目标注“某王赢余”,将此事公之于众,迫使该亲王停止陋习。这一举动虽得罪了权贵,但却被暗中观察的皇四子胤禛(即后来的雍正帝)看在眼里,为日后的重用埋下了伏笔。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雍正帝即位后,亟需打破官场积弊,选拔务实能臣,李卫因此迎来了仕途的重大转折。雍正元年(1723年),34岁的李卫初被任命为直隶驿传道,未及赴任又改授云南盐驿道,主理西南盐务。清代盐税是国库重要收入,但云南盐政长期积弊,私盐泛滥、官盐滞销,且官吏贪腐成风。李卫到任后,深入盐场核查账目,走访盐商与灶户,仅用一年便厘清盐务脉络。他一方面严惩勾结私盐的官吏,整顿盐课征收制度;另一方面简化运销流程,降低官盐成本,使云南盐政扭亏为盈,赋税较往年增收三成以上。其政绩获雍正帝亲笔嘉奖:“尔为人刚直,操守廉洁,实乃朕之能臣。”

政绩斐然,深受倚重

雍正二年(1724年),李卫因盐政改革有功,升任云南布政使,主管全省财政税赋,仍兼管盐务。任内他推行“火耗归公”新政,将地方征收的附加税合法化并上缴国库,既遏制了官吏苛索,又充实了地方财政,同时妥善安置因盐场整顿失业的灶户,稳定了地方秩序。

雍正三年(1725年),37岁的李卫再获提拔,出任浙江巡抚,从地方财政长官一跃成为封疆大吏。浙江是清代财税重地,亦是私盐泛滥的重灾区。浙盐行销浙、苏、皖、赣四省,但因定价过高,毗邻两淮盐区的地带私盐走私猖獗,其中盐枭沈氏拥数百部众、多艘大船,屡次击败官兵,气焰嚣张。李卫到任后,一方面组建专门缉私队伍,任用悍将韩景琦带队突袭沈氏巢穴,最终将其擒获正法;另一方面在海宁县长安镇等交通要道设重兵巡查,协调江南官军水陆联防,阻断两淮私盐流入通道。同时,他上疏朝廷,建议调整浙盐定价机制,增加盐商利润空间,从根本上改善官盐竞争力。在浙期间,李卫还全力应对民生难题。江浙沿海海塘是抵御海潮的重要屏障,尤以钱塘江口海宁塘最为险要,但年久失修,多次溃决。李卫几乎每年都奏请整治海塘,雍正六年(1728年),他受雍正帝指派赴松江查勘海塘工程,否决了原有的土堤方案,提出“改土易石、分段修筑”的科学计划,并自筹盐务盈余填补工程款缺口,避免了向百姓摊派。其主持修筑的海宁鱼鳞石塘,历经百年潮水冲刷仍屹立不倒,至今仍为当地水利屏障。

此外,针对江南七府五州盗匪横行的问题,李卫于雍正六年(1728年)受命统管当地盗案。他明察暗访发现,盗匪屡禁不止源于江南督臣范时绎等官员包庇纵容,遂毅然上疏弹劾,最终范时绎被解职,涉案官员发配充军。随后他组建“勇健营”,亲自身披金甲指挥练兵,一举擒获参与反清活动的江湖首领甘凤池,彻底肃清地方盗患。

不畏权贵,秉公执法

李卫一生刚正不阿,不畏权贵,无论对方地位多高、势力多大,只要触犯法律,他都敢于揭发弹劾。雍正十一年(1733年),李卫弹劾时任内阁首辅保和殿大学士鄂尔泰之弟、步军统领鄂尔奇营私扰民、鱼肉百姓,经调查属实,李卫获得雍正帝嘉奖。乾隆二年(1737年),李卫奏疏称,诚亲王府护卫库克同安州百姓争抢土地,情况属实,乾隆帝嘉奖李卫秉公执法,特赐四团龙补服。乾隆三年(1738年),李卫疏劾总河朱藻贪劣不法,其弟朱蘅挟制地方官干预赈灾,经吏部尚书讷亲、刑部尚书孙嘉淦查证,情况属实,最终对朱藻、朱蘅二人绳之以法。

晚年结局,身后殊荣

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帝驾崩,乾隆帝即位。李卫虽非潜邸旧臣,却因清廉干练仍受重用。乾隆元年(1736年),他兼管直隶总河,裁撤冗余的营田观察使,将营田事务划归州县管理,分设五道统筹,简化了管理流程,提高了农田水利建设效率。然而,长期的操劳和积劳成疾,让李卫的身体每况愈下。乾隆三年十月二十二日(1738年12月3日),李卫在任上病逝,享年51岁。乾隆帝下旨按总督例赐予祭葬,追谥“敏达”,既肯定其“聪敏干练”的治事能力,也褒扬其“通达政体”的为官智慧。

李卫以捐官出身,却凭借自身的才能和不懈的努力,在官场中一路攀升,成为深受雍正皇帝赏识的重臣。他的政绩不仅为当时的国家稳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刚正不阿、不畏权贵的品质,务实能干、一心为民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学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杨士奇:明朝首辅,三杨内阁的中流砥柱

  在明朝的政治舞台上,杨士奇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高尚的品德和坚韧不拔的精神,成为了一代名臣。他历经五朝,在内阁辅政四十余年,担任首辅二十一年,与杨荣、杨溥并称三杨,共同开创了仁宣之治的盛世局面,为明朝的稳定与发展立下了不朽功勋。  寒门苦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