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弘曕:雍正帝第六子的跌宕人生
2025-11-21 15:27:43

爱新觉罗·弘曕(1733年6月11日—1765年4月27日),清朝宗室,康熙帝之孙,雍正帝第六子,总排行为第十子。他的一生,犹如一部充满戏剧性的历史剧,从备受宠爱的“圆明园阿哥”到因罪被贬的贝勒,再到临终前恢复郡王爵位,其经历折射出清朝皇室内部的复杂关系与权力博弈。

幼年得宠,承袭果亲王爵位

弘曕出生于圆明园,乳名“圆明园阿哥”,这一称呼既体现了他的出生地,也透露出乾隆帝对他的喜爱。雍正帝晚年得子,对弘曕格外疼爱,然而这份父爱仅持续了两年,雍正帝便驾崩了。年仅两岁的弘曕,在乾隆帝的庇护下成长。乾隆帝对这个幼弟极为宠爱,不仅亲自教导他读书写字、骑马射箭,还特意请来著名诗人沈德潜做他的老师,让他与皇子们一同居住、接受教育,并嘱咐众人以长幼之礼相待。

乾隆三年(1738年),康熙帝第十七子果亲王允礼去世且无子嗣。经庄亲王允禄奏请,乾隆帝将弘曕过继给允礼为嗣,命其承袭果亲王爵位。允礼生前深受雍正帝信任,在雍正朝位高权重,去世后留下了巨额财富和丰厚的俸禄。弘曕一夜间从普通皇子变成了清朝最富有的亲王之一,不仅拥有果亲王府的所有家产,还能享受亲王的高额俸禄,可谓“一步登天”。

少年掌权,却渐露骄纵之态

随着年龄的增长,乾隆帝对弘曕的信任与日俱增,开始委以重任。18岁时,弘曕负责管理武英殿、圆明园八旗护军营等事务,之后还兼管造办处,担任正白旗蒙古都统等职。这些职位要么负责皇家典籍的编纂,要么掌管宫廷的安全,都是极为重要的差事。然而,权力的集中和财富的积累逐渐让弘曕迷失了自我。

弘曕虽节俭却贪财,行为也多有不端。他强占民间土地,将百姓的良田划归到自己名下,还逼迫百姓缴纳高额租金;他欠下商人巨额债务,却迟迟不还,商人敢怒不敢言;更荒唐的是,他还干预盐政,利用职权私自贩卖食盐,从中牟取暴利。此外,他还向地方官员索要财物,在造办处采买物资时虚报价格、克扣款项,甚至侵占皇室下属庄田的收益。他的贪婪行为逐渐引发朝野不满,也为他日后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除了敛财,弘曕还轻慢皇命,干涉官员选拔。乾隆帝曾命弘曕将盛京(今沈阳)的玉牒(皇室族谱)送回北京,这是关乎皇室血脉传承的大事,乾隆帝特意叮嘱弘曕要尽快办理。可弘曕却不当回事,把玉牒放在一边,只顾着和手下人饮酒作乐,直到乾隆帝多次催促,他才不情不愿地将玉牒送回。在官员选拔方面,他凭借亲王身份,多次私下向吏部、兵部施压,为亲信或行贿者谋求官职,严重破坏了选官制度。

失德失礼,终遭乾隆严惩

弘曕的种种失德行为逐渐累积,乾隆帝起初因他是幼弟而多次容忍,但弘曕却变本加厉。圆明园九州清宴殿发生火灾时,弘曕正在附近的园子里游玩。听到火灾的消息后,他不仅没有第一时间前去救火,反而站在远处看热闹,还笑着对身边人说:“不过是烧了几间房子,有什么大不了的。”这句话传到乾隆帝耳中,乾隆帝气得拍了桌子,对他大为失望。

此外,弘曕在皇太后宫中请安时,也常因小事与宫女、太监争执,甚至对皇太后的叮嘱置若罔闻,多次失却亲王应有的礼仪。一次,乾隆帝陪太后在圆明园游玩,弘曕也在一旁侍奉。休息时,弘曕竟直接跪在了太后座位旁边的椅子上,按照清朝礼仪,这个位置只有皇帝才能坐,即便是亲王,也只能在下面侍立。乾隆帝看到后,当场怒喝:“弘曕!你可知仪节僭妄之罪?你眼里还有太后,还有朕吗?”

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乾隆帝终于忍无可忍,召开御前会议,当众列举弘曕的七大罪状,包括强占民产、目无礼法、干涉朝政等,下令将其“革去亲王爵位,降为贝勒”,同时罢免其所有职务,罚银一万两,并令其闭门思过。这一惩罚对弘曕来说犹如晴天霹雳,他从未想过自己最敬爱的哥哥会如此严厉地惩罚自己。

抑郁成疾,终逝于病榻

被降职后,弘曕终日抑郁寡欢,闭门不出,借酒消愁。他无法接受从云端跌落泥潭的落差,曾经围绕在他身边的趋炎附势之徒如今都避之不及,曾经对他毕恭毕敬的官员也敢对他冷嘲热讽。没过多久,弘曕就病倒了,患上了抑郁症,常常整夜失眠,一闭上眼睛就梦见乾隆帝训斥他的场景;他吃不下饭,身体日渐消瘦,原本英武的模样变得形容枯槁。

乾隆帝得知弘曕病重的消息后,心中满是愧疚。他亲自去果亲王府探望弘曕,看着病床上奄奄一息的弟弟,乾隆帝哽咽着说:“弟弟,朕知道错了,朕不该对你这么严苛,你好好养病,等你好了,朕就恢复你的爵位。”然而,此时的弘曕已经无力回应,他只是睁着眼睛,看着乾隆帝,流下了两行眼泪。乾隆三十年(1765年),32岁的弘曕在果亲王府病逝。乾隆帝极为悔痛,下旨恢复弘曕的郡王爵位,并亲自为他撰写碑文,追谥“恭”,称赞弘曕“性本醇良,朕笃爱之”。

文学成就,留存后世佳话

尽管弘曕的人生充满了悲剧色彩,但他在文学上却有一定成就。他是乾隆朝前期“朱邸诗群”的核心人物,刻行了《鸣盛集》等别集,还与慎郡王允禧共同创作了《雪窗杂咏》。其诗作风格独特,在当时有“鸣于盛世”的赞誉。他的大字行书,基础是米字的底子,却又融入了独特的个人风格,笔画间流露出一种闲逸之气,既不刻意追求工整,也不拘泥于规矩,反而在洒脱中见真性情,于随意中显风骨。

爱新觉罗·弘曕的一生,是乾隆帝教育失败的缩影,也揭露了帝王家庭的残酷性。在皇权面前,亲情总是显得那么脆弱。乾隆帝既想做一个疼爱弟弟的好哥哥,又想做一个维护皇权的好皇帝,可这两种身份终究难以平衡。他的悲剧,为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历史启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洪秀全:清末太平天国运动领袖的传奇人生

  洪秀全(1814年1月10日—1864年6月1日),原名洪仁坤,族名仁坤,曾用名火秀,后为避上帝名讳改为秀全,广东花县(今广州市花都区新华镇福源水村)人,汉族客家人。他是清末农民起义领袖、太平天国天王,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却又充满争议的一